15th, Apr, 2013 黑潮, 暖熱的水流挾著滋養生命的溫度, 領著春天的飛魚群來到東南角的世外小島。 飛魚季 Rayon 展開之際,島上的豐沛生命也隨著甦醒, 委託春神捎來信息召唤我前去。
命運之劇急轉直下,逼得我瞬間決定離開台北盆地厚重的積雨雲,夜車奔入南方海島感受陽光的親吻。蘭嶼的春信沒有讓人失望,夏季之前的太陽吻痕已經紋身。
東岸野銀部落的黑妞哥有著和蘭嶼的海洋一樣爽朗的性格,以及一座遠離現實的面海涼亭。涼亭與他的客廳是過客們人生旅途的驛站,裝載了繁星般難以計量的萍水相逢。我們在這裡,用海風和陽光畫下時光階段的逗點,佐以浪花濺灑的緩慢悠然,準備在告別之後向人生深處更溯。
黑妞哥有求必應,即使是對大吐四次臉色慘淡的冷漠台北旅客也一樣熱情不減。(我真的不是故意的,但是夜車加暈船簡直有點難受。)雖然他一再警告我一天只能訂他一個行程,但是最後還是滿足了我們看珊瑚、跳海、抓飛魚、爬山、看貓頭鷹和抓海蛇等等全部的願望。(關於看珊瑚、跳海和蘭嶼秘密基地請看:海和白砂,還有滾滾日落)
【Flying Fish 飛魚】

飛魚是蘭嶼達悟族人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,捕飛魚一事自然神聖無比,也因此成為達悟族重要的文化核心。出發之前我心中的小小心願就是能夠親自去抓抓飛魚,並沒有預期這件神聖的活動竟然隱含了無比重大的意義,更不知道有崇高的禁忌要注意。
蘭嶼達悟族人的文化和生活與飛魚締結著深厚的關係,在他們的曆法中將一年依照飛魚的汛期分為三季:飛魚祭(rayon)、飛魚終了季(teyteyka)以及冬天(amiyan);而飛魚季中又以三個重要的祭典作為行事象徵:飛魚招魚祭 mivanwa、飛魚豐收祭 mipiabengan和飛魚終食祭panuyotoyun so alibangbang。
招魚祭為每年的二月至三月左右,目的是祈求豐收,象徵著飛魚季的開端。在招魚祭典後,族人允許在夜間以燈火進行補魚,五月之後即允許在白天捕捉飛魚。四月到五月之間是最佳的捕魚時日,能夠品嘗到最新鮮的飛魚;到了六月之後,食用飛魚就以魚乾為主了。
飛魚豐收祭大約在六月至七月,代表著飛魚捕捉的季節已結束,捕捉到的飛魚開始曬成魚乾;這個時期小米等食物供給充足,是諸事皆宜的時候。直到中秋節過後,達悟族人則不再食用飛魚。
蘭嶼的村落到處曬著飛魚乾,而男人們就在他們戰利品一旁的涼亭消遣乘涼。
我對於他們英勇捕飛魚的場景十分嚮往,心中確實有那麼一點像是 Life of Pi 裡,李安打造的飛魚流星群集體向小舟自投羅網的想像。
而一艘艘停泊在港邊的拼板船艷陽下閃耀,在每一個環島的時刻勾著我,讓我對出海捕魚一事心癢難耐。既然和春天的魚群相約在蘭嶼,怎能不去見見牠們。(附上:關於飛魚季的故事們,以及飛魚月曆)

達悟族對於他們賴以為生的捕魚儀式及拼板舟有著許多禁忌,包括時令、言語、食物、人和地點,因為船隻是乘載飛魚、人與神的容器,她連結了族人與海洋,更是男子凝聚家族成員、擴展社會關係的重要象徵。
拼板舟由二十多片木頭組合而成,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特性的木頭,彩繪過的船比白船更加神聖也擁有更多禁忌;每艘新船在下水之前都要經過一系列的落成禮,前後大約需要十天的日程,其中也包含我心中的英雄出海圖:「拋船儀式」mapatotalaw。(附上:拼板舟的製做與落成完整介紹)
由於部落男女分工嚴明,女性是不允許搭船出海的,連觸摸拼板船都被視為禁忌,會導致收穫欠豐。
為了尊重這些保存不易的文化,身為女性觀光客,除了不去觸碰拼板船之外,我們能出海捕魚的船就是這種充滿基隆北海岸的馬達漁船。
而又由於每個部落允許捕魚的時間不同,野銀的捕魚時間是隔天才開始,於是我們便跟著隔壁東清村的船長出海火漁!
飛魚的身體是漂亮的靛藍色,一旦被光線照到會散發出亮晃晃的螢光藍,這時位於船首的船長和在船尾開船的船長就會並肩合作,一邊將船開到牠的身邊一邊逆著牠的游向一網撈起。
其實有時候我覺得很傷心,看牠們掙扎到把自己的眼睛撞出血來就好難過,而牠們確實就是如此用自己的身體養育島上的人們,一代又一代。也難怪達悟族人是如此敬重飛魚,以及關於捕魚的一切了。
於是我一邊捕魚,一邊向像魚兒們說謝謝。
安靜坐在船長後面等待船長找魚的時光裡,心裡十分忐忑,不知該期望魚兒來還是請牠們趕快逃走。況且魚網掉了又是另一條禁忌,我只好握得超緊,還在心中幻想要是我就這樣掉下去該用什麼角度把網子丟回船上。
另外,在飛魚季來臨前夕,部落中的男人們必須禁慾,否則會影響魚貨數量。(所以說部落中會有一個月沒有人生日?!)(船長還偷說前一艘船魚貨很少是因為有夫妻)
這次收穫的清一色是白翅飛魚 Sosowoen,是一種只能晚上火魚不允許舟釣的魚。另外還有黑翅飛魚 mavaheng so panid mabazangbang、紅翅飛魚(紫斑鰭飛魚)等共七種,依據體型大小、生活方式與肉質各有不同的捕魚規定,甚至是給老人、小孩或婦女食用都有規定。
根據傳統,飛魚補上岸之後必須舉行儀式,以示敬重。以海水潑向擺在海岸的魚,然後當場去鱗。當然這些都必須由男子來完成。由這些繁雜的禁忌與規定中能夠看出達悟族人尊重生命、愛惜擁有的精神,實在是令人十分敬佩。
然而沒有看到英雄出海捕魚的場景仍然讓我感到些許遺憾,於是隔天清晨就起了透早想看看野銀村的捕魚首日盛況。
誰知道本說好太陽初昇就要出航的漁船都八點太陽高掛了,仍然沒有半個人影。
好心的阿伯騎著摩托車來告訴我們,今天有霧,倒是山頭對面的紅頭村一早就出海了,要看打魚可以去西邊唷。好吧。
有緣再來看勇士捕魚囉!

【Snake 天池與蛇】
爬天池似乎也是一道蘭嶼必備行程,光是聽到需要拉繩子下溪谷我就興奮得要命不去不行。
蘭嶼的天池是火山口蓄積雨水之後形成的高山湖泊,湖水隨著雨量豐滿或乾涸,而四周遍灑的枯枝也因而一併調整自己浸泡在水中的程度。
在這四月的春風裡,這口火山湖的容納來到了一種最剛好的飽滿,水面不會過小,也還留有能夠歇憩的乾燥泥土。
爬上傾倒的枯木一瞬間變成了最有趣的事,為了讓自己失去恐懼滑倒的理由我直接褪去了鞋襪,順便細細撫摸湖水與泥土耳鬢廝磨的聲響。
相識僅僅 48 小時的人們,站在人生轉折的當口,以一趟東南方小島的出走作為生命的喘息。太平洋的浪水漲起又退下,天池的枯木浸濕了又風乾,幸運地萍水相逢彼此陪伴,但願所有的下一步都是精彩的每一步。
【Goat 山羊】

蘭嶼處處充滿山羊,才剛自開元港租了車準備前往黑妞的家,就被租車老闆娘警告騎車小心羊會衝出來,卻沒料到蘭嶼的羊就像紐西蘭海岸的海豹一樣滿山遍野,慵懶懶地作息在浪花沖刷的海岸,與連綿拔峭的山巔上。
他們好喜歡迎風站在高處,若無其事與世無爭地看天看海看旅客興奮地衝向他們,然後再迅雷不及掩耳地逃跑。

這些自由自在的山羊們其實都是有主人的,耳朵上的記號能夠讓飼主判斷羊隻的歸屬。而山羊的數量則象徵著家族的興旺,但是人們只有在特殊祭典時才會宰殺牠們,所以大部分的羊兒都可以活得很老很快活。

【Lanyu Scops Owl 角鴞】

角鴞是貓頭鷹的一種,蘭嶼角鴞則是台灣特有種,屬於保育類動物,有 18 公分與 21 公分兩種,喜歡棲息在棋盤腳的樹洞裡。
彩繪與雕刻的角鴞充滿了島上的各個角落,然而在達悟族的部落傳說中,角鴞被視為一種帶來厄運的動物,是惡靈的象徵。
凡是牠的接近都暗示著災難的降臨,所以族人們看見了都會把牠們趕走,要不是因為觀光客很愛看,在地人實在不太想看見牠。
雖然如此,但是我還是覺得角鴞可愛得要命,遠遠地聽見人聲,就從樹洞裡探出圓滾滾的大眼睛,跟著聲響轉動。直到探照燈的光線照過去,才漸漸把耳朵豎起,越來越警戒,有時還能看見小情侶繞著彼此飛著打情罵俏,在原始森林裡上演豐富戲碼。
黑妞哥帶大家看角鴞【Snail 光澤蝸牛】
除了角鴞之外,蘭嶼的另一種保育動物就是這隻散發真珠光芒的蝸牛了。若是在開元港被發現企圖帶他們去遠足,一次旅費就是十五萬。
【Intertidal Creatures 潮間帶生物】
夜晚的海邊除了漫天星斗之外其實非常熱鬧,生活在潮汐變換間的各種動物靜悄悄地伸展生命的彩度,光源以外,斑斕地鳴唱。
在這個人類與自然和平共處的小島上,生物依循著自己的腳步向陽,
以最初始的方式享受活著的浪漫。怎麼不令人嚮往。
相關資料連結:
- 蘭嶼角鴞的介紹:http://blog.udn.com/dancingfree/663714
- 關於蘭嶼螃蟹的事:http://web.nchu.edu.tw/~htshih/crab/lanyucb.htm
如果我的分享讓你的旅程更有趣,
▽ 請我喝杯咖啡吧 ▽
One thought on “春日蘭嶼四日遊記|❶ 和蘭嶼動物玩耍:飛魚、天池蛇、山羊,還有角鴞”
Comments are closed.